1-7月份,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列全省前列,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工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完成261.3亿元,同比增长7.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高于全省(3.6%)9.1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1位,其中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发展成果显着。从主导行业看,除能源行业同比下降17%外,食品、医药、建材、石化、装备制造等行业分别同比增长26.9%、18.6%、15.6%、13.1%和7.8%。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上看,平板玻璃和中型拖拉机发挥出本地特色产品优势,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7.9%和101%。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6%,高于全省(6.3%)27.3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2位、综合类城市第1位。从投资构成上看,建安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分别同比增长33.5%和123.2%。从产业划分上看,一产、二产和三产投资均呈现投资增长趋势,分别同比增长39.2%、70.1%和20.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投资和民间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3%和44.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完成同比下降50%。基础设施投资完成同比增长16.8%。从投资行业上看,农、林、牧、渔业本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5.6%;制造业本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本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6.5%;批发和零售业本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本年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2.9%。
(三)消费品市场持续恢复。1-7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9.5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5.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8.4个百分点。从经营所在地看,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增长20.3%,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95.6%,乡村消费品市场增长12.0%,低于城镇消费品市场8.3个百分点。从消费类型看,与民生保障相关的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平稳增长。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分别增长68.7%、1.7%、32.3%、42.7%。从消费形式看,网上消费持续高速增长。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191.7%,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4.3%,与1-6月基本持平。
(四)利用内资、财政、金融、进出口等要素保障有力。1-7月,全市实际利用内资总额166.9亿元,位列全省第3位,综合城市第3位,增幅73.4%,位列全省第4位,综合城市第2位。对全省利用内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2.0%,拉动全省利用内资增长7.1个百分点。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2亿元,同比增长9.3%,位列全省第8位。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50.1亿元,同比增长11.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24.3亿元,同比增长4.3%。
外贸进出口额实现85.8亿元,同比增长36.4%,绝对值位列全省第4位,增幅位列全省第7位,综合类城市第4位。其中出口21亿元,同比增长91.2%,进口64.8亿元,同比增长24.8%。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发展持续性面临挑战。全市工业结构相对单一,规上食品企业207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55.9%,但增加值占比仅为46.5%,高增加值率的行业如能源行业增速下降,负向拉动效应明显,目前来看全市工业产业链条仍然偏短,以食品初加工为主,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仍在起步阶段,在目前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全市工业的抗压能力、可持续能力还偏弱。
(二)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不协调。1-7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保持上升状态,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增速比较平缓,第二产业增速过大,造成产业增速失衡的状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项目增速下降12.9%,负向拉动1.55个百分点,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项目增速下降89.4%,负向拉动0.51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经济形式不明朗、散发疫情偶发,居民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反映在消费领域,出现汽车类大宗消费持续下行、与居住相关消费持续低迷等情况。1-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3.9%,较1-6月收窄2.9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商品类值表看,五金电料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同比下降14.3%、18.4%、13.1%,降幅均较1-6月扩大。
三、工作建议
(一)筑牢工业发展根基。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推动工业发展各项举措,一手抓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企业扩大产能,为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提供多方位服务;一手扶困难企业,利用好现行政策,从减税降费、信贷支持、房租人工等方面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度过困难时期。
(二)利用投资黄金期加快建设。一方面抢抓施工黄金期,加紧施工建设进度,为项目开工建设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做好项目储备工作,针对于下降的行业类型项目要提前做好储备,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谋划项目,加快启动前期工作,完善项目建设条件,拉动储备项目尽快转化为实施项目。
(三)持续推进促消费政策落实,有效释放消费潜力。通过政府发放消费券等活动,促进传统商品消费能力释放。持续推进减征乘用车购置税政策,通过发放购车、加油、充电、停车、洗车、贷款等配套优惠券等措施,降低消费者购车压力,促进汽车相关消费。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经营转型升级,拓展新型消费空间。深挖全市地域优势产品,如老字号品牌、绿色农产品等,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快手、抖音、点淘等,通过网络推动加快零售业务向线上转换步伐,给全市的消费品市场注入新鲜的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