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韧性不断增强。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比全国(3.5%)高6.7个百分点,比全省(3.6%)高6.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2。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9.9%,比全国(5.7%)高14.2个百分点,比全省(6.3%)高13.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7。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比全国(-0.2%)高2.7个百分点,比全省(-2.9%)高5.4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2。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5%。
二、主要行业运行特点
(一)规上工业稳步增长
从大类行业看,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前十的大行业有6个实现增长,其中,铁路货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酒和酒精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钢冶炼和压延业同比分别增长6.2倍、65.7%、35.3%、31.8%、29.5%和6.8%,共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个百分点。
从重点行业看,八大行业延续增降各半态势。1—7月,装备工业、石化工业、食品工业和其他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8.9%、9.7%、2.5%和11.8%,共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0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工业表现突出,增加值增长78.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个百分点。增长因素一是今年中车齐车公司生产订单充足,带动铁路货车制造业产值增长6.4倍;二是一重股份、一重重工冶金专用设备产值增长,带动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62.2%。
能源工业、医药工业、林木和建材工业、冶金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23.7%、8.4%、24.1%和3.3%,共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2.8个百分点。其中,参鸽药业等企业中成药产量下降19.6%,导致医药工业增加值下降8.4%;水泥产量下降1.5万吨,导致林木建材增加值下降24.1%;陆玖矿业铜产量下降,导致冶金工业增加值小幅下降。
2022年1—7月规模以上工业八大行业增加值
行业 |
同比增速(%) |
占规上比重(%) |
拉动规上工业(百分点) |
规上工业 |
10.2 |
100 |
10.2 |
装备工业 |
78.9 |
22.6 |
11.2 |
石化工业 |
9.7 |
2.2 |
0.2 |
能源工业 |
-23.7 |
5.1 |
-1.7 |
食品工业 |
2.5 |
55.5 |
1.5 |
医药工业 |
-8.4 |
0.6 |
0 |
林木建材 |
-24.1 |
2.2 |
-0.7 |
冶金工业 |
-3.3 |
10.8 |
-0.4 |
其他 |
11.8 |
1 |
0.1 |
从产品看,全市在国家统计目录的70种产品中,有41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9种产品产量下降。其中,部分主要产品产量持续下滑。1—7月,婴幼儿配方奶粉产量4.9万吨,同比下降33.3%;味精产量7.6万吨,下降17.6%,铜金属产量5.4万吨,下降10.1%。
从企业看,全市402户规上工业企业中有210户产值增长,共增加产值137.6亿元。其中,大企业生产复苏迹象明显,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较大,产值前30位的企业共实现产值470.3亿元,增加84.1亿元。产值增加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中车齐车、益海嘉里(富裕)生物、鸿展生物、一重重工和龙江阜丰。
(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1—7月,全市施工项目57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04个,投资整体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从县区看,县域拉动能力更强,区域投资增速更快。1—7月,县域投资额同比增长19.1%,占全市的70.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3.5个百分点。其中,甘南县(68.2%)和拜泉县(62.4%)等七个县投资额实现两位数增长,讷河市(3.8%)投资额小幅增长,龙江县(-16.8%)投资额下降。区域投资额增长21.8%,占全市的29.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4个百分点。其中,七区全部增长,富拉尔基区(90.3%)增速最快。
从产业、行业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五大行业支撑稳固。1—7月,第一产业施工项目7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个,投资额同比增长21.0%,占全市的13.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投资额增长79.0%,占全市的4.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施工项目180个,增加38个,投资额同比增长24.7%,占全市的44.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投资额增长49.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额增长1.4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施工项目321个,增加63个,投资额同比增长14.9%,占全市的42.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投资额增长2.2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额增长2.8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7个百分点。
从项目看,大项目投资增速稳定,发挥保障作用。1—7月,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施工项目21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1个,投资额增长19.3%,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额的78.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2个百分点。
从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活跃,发挥助推作用。1—7月,基础设施施工项目19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9个,投资额同比增长38.9%,占全市的30.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4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活力增强
1—7月,限额以上23类商品中,18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类下降。吃穿用类商品销售良好。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7.9%,其中,粮油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3.1%,肉禽蛋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4.8%。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3.5%、50.5%和58.9%。这四类商品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0.6%,共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1个百分点。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高速增长。金银珠宝类和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3.1%和41.3%,共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商品稳定增长。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4.0%,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4.7%,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5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增长10.1%。
线上消费依然活跃。1—7月,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1.8%,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4.9%,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
新增企业拉动有力。1—7月,全市新入库限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9.7%,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1个百分点。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乳制品制造业持续下降,食品工业增长乏力。
全市乳制品制造业持续下行,制约了食品工业乃至规上工业发展。1—7月,全市乳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2.0%,较上年同期回落了38.1个百分点,负向拉动食品工业增加值7.8个百分点(上年同期拉动增长16.9个百分点),负向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4.7个百分点(上年同期拉动增长8.1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速(2.5%)回落了17.2个百分点。
(二)民间投资增速放缓,主要行业支撑不足。1—7月,民间投资额占全市投资额的63.9%,同比增长3.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年初以来,民间投资额累计增速呈波动下滑态势,从1—2月的增长1.2倍一路回落。从大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民间投资额下降1.3%,房地产业民间投资额下降20.6%,两行业民间投资额合计占全市民间投资额的45.4%,负向拉动全市民间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依安县城东生物质热电联产、飞鹤东方御和金玉府等三个项目合计减少投资额8.7亿元。
(三)汽车行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部分升级类商品市场有待挖掘。1—7月,全市60户汽车企业中有33户零售额同比下降,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8.7%,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0.2%,负向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零售额下降0.7%,比6月份回落5.3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3.6%,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3.8%,共负向拉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5个百分点。
四、对策与建议
下一阶段,全市要将稳定经济大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凝聚发展共识,盘活优势资源,增强发展“后劲”,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实效。
(一)稳盘托底,进一步优化“奶—乳”产业链发展结构。立足“奶—乳”产业链供应链链情,提供有效政策服务,助力飞鹤等乳制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丰富产品品类,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产品结构竞争优势。同时,强化链上中小企业梯度成长培育,促进链上生产要素高效流动,疏通“堵点”、“痛点”,积累有利因素,以创新换效益,以规模换增量。
(二)强基固本,进一步稳定民间投资效能。一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搭建企业办事“直通车”,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减少民间投资后顾之忧,让民间资本敢于投资、便于投资、乐于投资。二是继续深化银企地对接,用足用活各类政策,强化金融和政策支持的精准性,鼓励、支持、引导民间投资,加大筛查、指导力度,避免企业和项目重复建设,着力增加有效投资。三是继续提升招商引资力度,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加强招商策划,推出高质量投资机会清单,促进资源与资本精准对接,扩大项目储备。
(三)保稳提质,进一步挖掘消费市场潜力。一是推动创新创业,加大市场主体监测、培育力度,壮大市场主体规模,以新企业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二是继续借助国家汽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契机,精准锚定消费人群,优化消费环境,打造消费场景,调动消费情绪,提升服务质量,融合线上线下,多方刺激消费。三是落实落细各项惠企纾困政策措施,密切跟踪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政策宣传、解读和服务到位,使企业对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四是继续严抓疫情防控,做好保供稳价,提升居民消费安全感,使居民收入得以流入各类消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