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20年,在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实施“百万千”产业倍增计划,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对项目的各项保障、服务等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在调整经济结构、城市建设、产业升级、民生福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全市投资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一、全市投资稳健发展,投资结构更加优化
(一)全市投资持续增长,增长区间稳定。
近三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下同)增长26.9%,年均增长8.1%,高于全国的4.7%和全省的1.6%。分年份看,2018年全市投资额增长5.8%,高出全省1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2019年全市投资额增长9.6%,高出全省3.3个百分点,高出全国4.2个百分点;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多措并举、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全市投资额稳定增长7.7%,高出全省4.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近三年,与全省其他五个综合城市比较,全市投资额增速稳定,波动幅度小,始终处于中上游,2018年至2020年各年度投资增速分别位列全省第三位、第一位和第三位。年均增速8.1%位列第二,低于绥化(11.0%),高于佳木斯的(6.3%)、大庆的(6.1%)、牡丹江的(4.0%)和哈尔滨的(0.8%)。
(二)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民间投资占据主体地位。
近三年,第一产业投资额由大幅下降到高速增长,从下降26.5%到增长1.3倍,年均增长22.2%;第二产业投资额波动增长,三年分别增长30.8%、2.8%、15.7%,年均增长15.9%;第三产业投资额2018年下降5.6%,2019年增长17.9%,2020年受疫情严重冲击,下降17.2%,年均下降2.4%。第一产业快速增长、比重上升,第二产业依旧占比最大,投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7.5:46.6:45.9调整为2020年的15.7:46.4:37.9,“二、三、一”的格局更有层次,更加均衡稳定。
近三年,全市各部门加大“放管服”改革步伐,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和效率,优化项目办理时间和程序,进一步提升吸引各方投资的软实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稳步增强。全市民营经济在一系列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始终平稳快速发展,投资力度不断增强。民间投资额年均增长10.9%,高出全市投资年均增幅2.8个百分点,三年累计(下同)占全市投资的69.8%。民间资本活力进一步激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民间投资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主体作用充分显现,有效改善投资结构,提升自主投资力度。
二、投资项目遍地开花,投资成果惠及广泛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近三年,全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投资额年均增长1.2%,占全市投资的12.5%。城乡建设加快进行,基础功能不断健全,持续补短板,破瓶颈,生活更加便利。
一是交通运输更加通畅。道路运输业投资额年均增长2.9%,占全市投资的6.3%。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农村公路路网改善、村屯道路等工程项目,搭建起乡村的道路网络,为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国道嫩双公路富讷界至齐富界改扩建、扎龙至龙江(景星)公路共和至龙江段公路、国道嫩双公路泰来(克利)至黑吉省界(街基)段改扩建、省道建兴至新林公路东阳至甘南碾子山界段改扩建等工程项目,打通拓宽了县(市)、区之间的交通脉络,为协同发展打下了基础。三年间,全市公路里程增加1107公里,桥梁840座。
二是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额年均增长16.8%,占全市投资的2.9%。中东社区景新小区低温楼改造、万象丽景二期(棚改8号地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化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设等52个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将居民社区建设、绿色社区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等有机结合,完善区域服务功能,涵盖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日常生活的基本设施,在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环境品质的同时,展现城市特色,补齐了老旧小区的短板。
(二)工业基础发挥优势,升级改造稳步推进。
齐齐哈尔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基础雄厚,优势明显,工业企业升级转型扎实推进,工业规模持续扩大,推动建设了一批质量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三年,工业投资额年均增长15.9%,占全市投资的45.4%。
一是水电热气更加清洁。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额年均增长53.2%,占全市投资的13.2%。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富拉尔基热电厂“上大压小”扩建工程项目、兴十四村生物质热电联产、富裕县绿能生物质发电工程等计划总投资超过5亿元的大项目,带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额年均增长47.5%,在解决秸秆离田、清洁能源、帮扶脱贫等问题上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电力供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额年均增长75.2%,浏园净水厂改扩建和富拉尔基区老城区水管网改扩建等项目,增强了城市供水能力。富裕益海嘉里(富裕)能源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一期)、齐齐哈尔市新建管网污水收集和富裕县塔哈综合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为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增加砝码。
二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投资成果显着,投资额年均增长7.4%,占全市投资的31.9%。讷河医药中间体项目拉动医药制造业年均增长2.7倍,目前项目稳步推进,恒鑫医疗用品制造和拜泉县卫生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项目也助推了全市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并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鸿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200万吨玉米深加工、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期10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其配套、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石化筒节核电锻件及铸钢件专业化生产调整改造、飞鹤乳业有限公司智能化婴幼儿奶粉加工和紫金铜业有限公司铜冶炼等项目,助推中国一重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飞鹤乳业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紫金铜业年营业收入突破70亿元、阜丰和鸿展年营业收入近50亿元。《齐齐哈尔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再造工程实施方案》发布,使富利铜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和新能源整机装备制造等项目加速推进。
三是高质量发展不断升级。技术改造投资额年均增长8.2%,占全市投资的3.9%。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制造工艺技术水平提升技术改造项目、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锻造产品优化升级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产品升级改造项目,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速,建龙北满特钢实现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三)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近三年,全市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本,持续加大投资,攻坚克难,扬长补短、疏堵点、化痛点,提升生活保障,优化人居环境,人民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惠民建设卓有成效。
一是种植养殖夯实基础。农、林、牧、渔业投资额年均增长18.9%,占全市投资的12.5%。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方式,巩固和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了粮食安全,为粮食产量“十三连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速发展,飞鹤、牧原、东方希望、金锣、首农等一批战略性龙头企业加速域内布局,项目遍地开花,规模养殖场发展到778个,“两牛一猪”养殖能力近千万头。畜牧业投资额年均增长53.2%,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2018年的3.6%上升到2020年的14.2%,三年累计占全市投资的7.9%。
二是房地产开发百花齐放。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018年和2019年连续增长,2020年出现下滑,年均下降0.5%,总体平稳,占全市投资的19.4%,三年累计竣工面积230.5万平方米。金色世家、恒大名都、翡翠华庭、北京壹号院、乐鹤公元、飞鹤东方御等项目,丰富了全市商品房市场,满足了人民的各项要求。三合家园、新光家园、万象丽景、鑫鑫嘉园等棚改项目,充分发挥了住房保障作用。
三是教育投资提质增速。教育投资额年均增长23.9%,拜泉县育英小学教学楼和讷河市第一中学异地新建等项目,改善教育环境和条件,提升教育质量,二十八中学校东校区和齐齐哈尔大学工程训练综合楼等项目即将完工。
四是医疗保障能力提升。卫生投资额年均增长5.4%,第一医院门诊医技楼、第一医院儿科综合楼和中医医院南院病房综合楼等项目投入使用,三年间,医院增加17个,床位增加4162张,医疗卫生接纳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医疗资源更加均衡。
五是文体娱蓬勃发展。文化、体育和娱乐投资额年均增长30.4%,体育场增加8个,体院馆增加1个,游泳馆增加4个,鹤城公园、梅里斯湖景区和碾子山云祥射击场等项目建成运营,丰富了人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奥悦冰雪体育运动公园项目稳步推进,建成后将助力“百万人上冰雪、百万人游鹤城”。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项目面临资金困难。
投资项目涉及金额大,投资周期长,资金回笼慢,资金压力也是项目面临的主要压力。近三年,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国内贷款年均下降12.4%,各项应付款年均增长64.6%。甘南县秸秆综合利用生产可降解包装制品及餐具制品、鼎翔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和东方瑞雪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改造等项目,因资金问题未能投产增效,龙沁泉饮品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天然苏打水开发、勇进生物质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综合利用、东胜伟业新型节能建材和顶嘉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精酿啤酒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部分项目未能竣工投产。
部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建设终止,最终未能形成有效投资。通用新能源有限公司沼气综合利用、自强秸秆加工有限公司建设、润虎食品科学有限公司蔬菜食用菌纯天然植物深加工饮品建设和大满铁听包装等项目,受市场变化、企业布局调整等原因,京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6万吨活性酶大豆粉建设项目受投资人个人原因影响,都未能竣工投产。
(三)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参与度不高。
民间资本具有逐利性,在投资大、见效慢、收益低的行业领域投入较少。近三年,在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民间投资占比分别为14.7%和38.6%,远低于民间投资占全市的69.8%的水平。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关乎国计民生,受财政、政策等条件影响,仅依靠政府投资,投入必然受限,民间资本的不活跃,必将影响投资项目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四、建议
(一)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科学引进项目。
项目储备水平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后劲是否有力,这是“稳投资”的底气所在。要不断强化重大项目库管理和应用,不断提高重大项目储备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水平。制定出台一批专项行动计划,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延链,高标准、高质量谋划一批项目。用政策引项目,用前景引项目,结合全市产业结构和资源环境,加强引进项目的针对性、延续性、适应性,要引进来、留得住、做得大,形成“在建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政府引导,合理扩大有效投资。
以促进有效投资为核心,严格控制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领域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引导,避免盲目过度竞争,提高投资精准率和投资效益。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动,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好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在优化环境、精准服务等方面着力健全协调促进机制,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投资。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上加强民间投资的投入,让社会的力量更多参与到民生领域的建设中,加速民生领域的发展,让人民享有更美好的生活。
(三)服务实体经济,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资本市场对投资活动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引导更多资本要素向科技型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配置,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创新投融资模式,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债券资金、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社会资本更多参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推进资产证券化,增强企业持续投资和再投资能力。
(四)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创新力度。
切实加强高新技术领域投资。制造业投资在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工艺领域发力,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增加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在信息化和设备更新改造领域加大投资,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加快产业布局,打造全国最大的精密超精密制造产业基地。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信息传输、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现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盘活现有存量,尤其是半截子项目,利用好已发生的投资,已有的基础建设,或续建、或转型,避免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