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程度城乡差异的众多领域中,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人口走势与经济发展趋势。桦南县统计局针对农村教育水平与城市教育水平差异不断加大的情况,对照县域人口走向,从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对“三农”的影响做了专题调查,并为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农村教育水平现状
1、生源逐年减少,差距逐步拉大。2020年,桦南县农村学校共23所,教师1070人,学生7169名,相比2019年的26所学校、1108名教师、7521名学生分别减少了11.5%、3.4%、4.7%;相比2013年的40所学校、1273名教师、9475名学生分别减少了42.5%、15.9%、24.3%。2020年,个别农村学校出现了师生比1:2到3:1的非正常比例。个别学校出现了校长每天到各村屯接送小学生上学放学的情况,一个村屯几名、十几名学生,一台小面包车即可完成全部接送任务。义务教育年龄段家长对农村水平失去信心,直接送到县城陪读,部分到初中阶段送到县城,也有从幼儿园开始就直接送到县城或城市上学。农村教育水平越来越差,生源越来越少,这种恶性循环从30年前开始逐步严重。25年前的梨树乡朝鲜屯小学开始关闭,年轻人多出走韩国,多年没有新生儿出生;然后是县城朝鲜族中学关闭;之后是全县农村学生数量锐减,村小学全部停办,再后是高中部分直接砍掉,到现在已经不会出现农村中心校同县城中学比较升学率的情况了。生源减少,部分原因是家长因为外出务工的需要直接把孩子带到城市,部分原因是因为年轻家长追求子女受教育质量被动的被带到城市生活。
2、师资力量减少,优质资源流失。前些年农村教师队伍中确实优秀教师较多,但近年来县城学校连年到农村学校挖人,农村优秀年轻教师也渴望到城市名校施展才华,现在的优秀教师已经极少,这样直接造成了农村教育水平下降。与水土流失情况一样,流失的多是最有营养的部分。以金沙乡中心校为例,教职工46名,学生78名,其中48名在学校吃饭,15名在学校住宿。分出6名老师分两班做饭兼管理住宿。临近退休教师占较大比例,每年新补充的教师较少,且一旦表现稍好就可能转到县城学校。农村学校存在留不住年轻优秀教师和招不到优质学生乃至足够数量学生的窘境。
3、家庭隔代教育,理念倒退一代。农村学生学长有一半以上为隔代抚养,家庭教育自然落到了祖代身上,这一代人经历的教育理念停留在改革开放前,即没有教育方法,又因年龄较大而没有教育能力。留守老人抚育留守儿童,两代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缺失至倒退,与城市学生积极去实习班相比,农村教师免费给学生补课也行不通,个别老人不可理喻的观念会阻止一些积极的教育行为,甚至因为一些教育问题与老师发生争执产生矛盾,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缩手缩脚难以开展,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二、对农村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1、农业劳动年龄老化,延缓现代农业步伐。
教育年龄段人口带动年轻家长离开农村到县城务工,农村年轻人比例降低,导致农业劳动力年龄老化,提升科技含量更加困难。一些老年人对农药施用量说明都看不明白,只能是听说加大概加估计使用,他们对一些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甚至用不了智能手机。我们不能指望这一类老人来加速现代农业步伐,而年轻人因为教育的原因大量流失,确实会延缓现代农业步伐。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及农村调查数据看,农村现在不仅仅缺少的是人才,甚至缺人,缺乏适龄劳动人口,现有的老年人种植、养殖的规模随年龄加大而减小,他们属心气不足、体力不足、智力不足。
2、农村社会老龄严重,养老问题包袱加重。
比较年轻的农村人口一般读书较多,思想活跃,敢冒风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强,具有脱离农村、向往城市的强烈愿望。在城市化过程中,从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绝大多数都是一些青壮年人口。农村地区的这些“留守老人”,不仅自己无人照顾,平时只能“养老靠自己”,还要帮助照看“留守儿童”。一群人中50岁算年轻人比比皆是,一些村屯经常出现找不到人干农活情况,甚至生活中必须的劳作也需要村委会帮助,养老问题成为基层政府及村两委的包袱。可以说,谋生走了一部分年轻人,教育带走了一部分年轻人。
3、农民生活代际明显,消费增加结构不稳。
消费方面:农村消费水平代际分化严重,即老年人省吃俭用,年轻人超前消费。到县城或城市陪读增加了农民消费,一部分人由女主人陪读,男主人在农村种地,属季节性生活明显的农村半常住人口。本次调查中,一脱贫户的孙子三年初中陪读总消费是13万元,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相比,开销确实较大。
家庭结构:陪读造成男女分居,农村家庭结构不稳定。近年来,农村家庭离婚率增高,其中一部分主要原因就是陪读。个别农村妇女到了新环境很困惑,陪着陪着家就散了。另一部分家庭还有着对土地的眷恋,想着陪读后再回到农村继续种田,但事与愿违,少到六年多到十二年的陪读分居使农村家庭产生了太多的变数。
三、对策与建议
1、倡导师资力量下乡,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建议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在评定职称、评选优秀及教师资格等方面设置一定门槛,类似提拔干部需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为先的作法,让一部分优秀教师到农村去支教,或至少有一定年限的农村学校经历,促使一定数量的优秀教育资源能充实到农村教育队伍中去,带动一部分已经到县城或城市就读的农村学生回流,从而带动其家长回流,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以年轻的生力军身份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2、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下乡。今年全面禁止补课的大背景下,建议出台提升农村教师待遇的人才引进机制,全面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下乡到基层学校任职,直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建议在工资待遇、住房、提干等诸多方面给出积极的能确实有吸引力的条件,唯结果论,让我们看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愿意到农村去展现自己、提升自己,教育他人,提升他人。
3、加快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城乡差距确实较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有效衔接这一方针,不仅有效的阻止了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且政府确实在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给出了积极的信号。但陈欠太多,难点太多,以至于需要在加快的基础上,在农村投入更大一些,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等全方位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这也是生态宜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道路仍然待修,一些基础设施仍然需要加以巩固,只有这些基本的条件好起来,农民的选择才会多起来,回流的可能才会更大。条件好起来后,农村在地教育水平自然提升,很多农村家庭已经具备购买家用轿车的生活水准,即使出外求学因道路的快捷也不至于专门出人陪读, 以至于产生家庭不稳定的隐患。让农民家庭更稳固,让农民生活更幸福。
农村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为教育水平低下,寻求更高水平的教育资源成为趋势,陪读现象愈演愈烈,农村学生带走了大批年轻家长,也带走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乡村振兴如火如荼,需要大量人口支撑,良好的农村人口结构需要各年龄段人口以合理比例均衡存在,我们期待随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够快速回流农村人口,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快速进程,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快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