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主要涉及三个关键词:新兴性、战略性、成长性。
新兴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主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承担重要作用,能够引领供给升级,它的产品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实现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战略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国家战略需要,对国计民生起到关键性作用,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
成长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产业规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对相关产业具有良好辐射带动作用,将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佳木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1、产业分类
通过多年培育发展,全市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具备了一定工作基础和产业基础,形成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发展潜力逐步显现。
2019年,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数为48户,占规上工业企业(273户)的17.6%。产业单位涵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9大门类中的4个门类。其中,新材料产业5户、生物产业10户、新能源产业19户、节能环保产业14户。
2020年,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数为52户,占规上工业企业(319户)的16.3%。产业单位涵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9大门类中的5个门类。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4户、新材料产业5户、生物产业11户、新能源产业20户、节能环保产业12户。
2021上半年,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数为52户,占规上工业企业(319户)的16.3%。产业单位涵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9大门类中的5个门类。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3户、新材料产业4户、生物产业10户、新能源产业19户、节能环保产业16户。
2、运行情况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同比增长5.6%,略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0.4个百分点。完成营业收入45.0亿元,占规上工业13.8%,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10.0亿元,占规上工业58.5%,同比增长61.8%。从战兴产业门类来看,新材料产业实现战兴产值1.2亿元,增长0.4%;生物产业实现战兴产值9.9亿元,增长24.2%;新能源产业20.3亿元,增长12.5%;节能环保产业14.3亿元,下降1.4%。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同比增长5.4%,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完成营业收入45.0亿元,占规上工业11.2%,同比增长7.6%;利润总额6.9亿元,占规上工业35.8%,同比名义增长40.8%。从战兴产业门类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战兴产值7.1亿元,下降30.3%;新材料产业实现战兴产值1.4亿元,增长17.7%;生物产业实现战兴产值13.2亿元,增长33.1%;新能源产业实现战兴产值20.5亿元,增长0.9%;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战兴产值14.2亿元,增长11.4%。
2021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同比增长6.7%,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完成营业收入30.3亿元,占规上工业14.8%,同比下降2.1%;利润总额6.2亿元,占规上工业56.3%,同比下降5.3%。从战兴产业门类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战兴产值3.2亿元,下降34.7%;新材料产业实现战兴产值0.7亿元,增长49.3%;生物产业实现战兴产值8.2亿元,增长39.6%;新能源产业实现战兴产值8.6亿元,下降4.7%;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战兴产值12.2亿元,增长15.2%。
二、佳木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战兴产业规模较小,无法承担辐射产业作用
通过全市近三年战兴产业运行情况可以看出,当前全市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战兴由2019年的48户,占规上工业17.5%:到2021年上半年52户,占规上工业16.3%。发展出现了停滞,规模较小导致战兴产业无法起到辐射产业作用。以全市目前最多的新能源产业为例,该战兴产业仅涉及电力生产中风力电力、生物质发电两个行业小类,目前全市规上工业有电力生产企业共43户,新能源产业19户,占比44.2%还不到一半,更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发电行业取代传统的火力发电是历史趋势,相关战兴产业的规模需进一步提升。
2、战兴企业门类集中,缺乏高精尖战兴产业
通过全市近三年战兴产业运行情况可以看出,当前全市新兴产业规模较小,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目前全市规上工业战兴企业中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共45户,占全部战兴产业的86.5%。在真正涉及高端技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产业还存在空白。同时,全市战兴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偏低,全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发展规划战略前瞻性、引领性和实际投入值得深入研究,各项政策跟踪落实机制还有待加强,新兴产业培育还需要支持。
3、认识不够,缺乏对战兴产业认识
通过全市近三年战兴产业运行情况可以看出,全市战兴产业增加值水平低于全市规上工业水平,战兴产业作为符合新时代发展标准的高增加值行业应该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但是在全市的战兴产业发展中并没有体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战兴企业并没有专门的月度报表,只有通过战兴年报来监测战兴产业的发展状况,缺乏即时性;二是对战兴企业的认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对自身是否属于战兴产业,是否有战兴产品的生产存在不确定性。三是目前战兴产业认定大多通过市工业科直接认定,各区县工业负责人员缺乏对战兴产业相关知识的了解。
三、佳木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议
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导向应该是保持现有资源和能力,保持在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势,提升产业价值链,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还要培育新动能,完善补充目前的空白领域。
1、多措并举保证战兴产业规模
截至目前全市仅有战兴企业52户,仅占全部规上工业的16.3%,为改善产业规模较小这一困境,政府应一方面加强对战兴产业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让企业了解成为战兴企业的好处和优势,提升入统意愿。另一方面市统计局工信委应对政策进行深度学习,然后多对县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共同加强战兴产业相关知识,对临规、达规拟升规企业进行预查,提前判断是否为战兴企业,保证年报认定战兴企业时全部入统。此外,根据国省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以及装备制造业领域争取将全市更多的项目列入到国省规划中,获得国、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2、实现低碳转型,扩大清洁能源产业规模
目前,国家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无疑对我们未来如何实现绿色低碳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以消耗煤炭为主的火力发电及钢铁冶炼模式,是导致全市乃至我省过度开采资源和低效使用能源的主要原因。电力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目前全市战兴企业中涉及到发电的有属于新能源产业中的风力发电企业14户、生物质发电企业4户和属于节能环保产业中的热电联产企业8户,共计占全部战兴产业的50%。要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就要求我们继续加强对电力结构的转型,加快推进以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为重点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新能源由“替代能源”向“主流能源”方向转变。打造“风能之都”,形成火电升级与风电、水电和秸秆、稻壳等生物质发电齐头并进的态势,打造清洁、生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使全市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能源基地。
3、依托高新区建设,形成新材料和生物产业集群
佳木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09年成立,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其功能定位中的产业聚集功能、辐射带动作用、研发创新功能都能满足全市战兴产业的未来发展要求,全市的战兴产业依托高新区的建设为契机,将高新区建设与战兴产业融合发展。利用高新区区位和要素资源集聚优势,延伸产业链,保障供应链,推进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和生物产业集群。在新材料和生物产业上,一是利用玉米资源优势,在初级加工淀粉基础上,以低聚糖、氨基酸、肽产品、石油替代品乙二酸、聚乳酸、可降解塑料为发展方向,择机发展生态塑料及代替石油路线的有机酸产品。二是振兴医药加工业,打造生物产业集群。以生物农业、生物医药两大领域为重点,以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为方向,加快形成以生物育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和高端化学原料药并举的生物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培育省内新兴生物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