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强老人家的新居。本报记者刘心杨摄
住有所居,心有所往,安居梦是植根在每一户贫困户心中的梦。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关安居的故事讲不完。11月6日晚,趁着乡村还未完全沉睡,记者造访了泰来县泰来镇街基村。
一场雪后,气温骤降。82岁的脱贫户姜乃斌和儿子姜海烧热了家里的暖气,拉上窗帘,正准备入睡。对来访的记者,姜家人说着自己的感受:“这日子过得知足,做梦都不敢想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住上这样的新房子。”姜家老人听力不太好,说话声很大。
姜海说,以前的房子都是土坯房,举架低,高个子的人要猫着腰才能进屋。“咋不想盖新房呢。以前日子过得穷,盖不起,现在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盖上了宽敞的砖瓦房。”
记者看到,家里干净整洁,同样整洁的还有室内卫生间。“有了室内卫生间方便多了,尤其是我老爸年纪大了,冬天上厕所太方便了。”
去年11月21日,姜家拿到脱贫光荣证。听姜海说,住上了新房,家里的收入稳定了,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流转费用每年8000元。姜海打零工又赚了8000多元,家里的小园菜还赚了7000多元,一算收入,今年人均收入12000多元。
接着,记者走进村里潘志强老人的家。74岁的潘志强和71岁的老伴儿任淑范清晰地记得,搬进新房是在2018年7月。
“当时赶上连雨天,就怕土坯房倒了,好在新房盖好了,赶紧搬进来,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任淑范老人说,从结婚开始就住土坯房,算一算有50多年了。“那个土房后墙有好几个裂缝,冬天直漏风,夏天怕雨给冲倒了。一直想盖房,缺钱没盖上。70多岁了,终于住上新房了,没想到啊!”
“国家政策这么好,给盖了房,还通了自来水,装上了室内厕所。”任大娘说如今老两口已经适应了用自来水的水盆,室内卫生间收拾得干净利索,早中晚一天三遍供自来水。“你看这水多清,都能见到缸底。”他们说这日子过的知足,今年年底,老两口准备申请脱贫验收。记者离开时,回头看到透过淡蓝色的窗帘,窗明几净新房中老人的剪影,画面温馨而安静。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实现贫困户的住房保障是必须达到的目标。”街基村党支部书记陈彬说,2016年至2018年末,街基村169户住房困难户全部实现安全住房,其中新建59户。
泰来镇党委副书记刘望达说,街基村为了让贫困人群节约成本,也为了解决住房困难户大多年老且不具备重体力劳动的问题,村里协调施工队统一施工,将价格压到最低,严格监管质量。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工程,老百姓实现了住得好、住得暖、住得舒心。
“这么大岁数了还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想都不敢想。”走街串户看安居,这是记者在街基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很多老弱贫困户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每一处新房和维修后的安全住房都带给贫困户们满满的获得感。街基村82岁的姜乃斌和74岁的潘志强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是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住房保障的一个幸福缩影。
据了解,2018年泰来县建档立卡危房改造户506户。泰来县在危房改造实施方案中明确了“五个一批”的分类补助标准,即修缮一批、置换一批、并户一批、供养一批、新建一批,在中央、省级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确定了并户、入住养老机构等县级补助政策,在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方面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指导作用。
泰来县扶贫办主任朱清山介绍,泰来县制定下发了《泰来县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要求、方式标准、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同时下发了危房改造技术指南、设计图集、验收标准、农村室内户厕改造技术导则等相关文件。县里成立了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检查组,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检查,并加强与各乡镇沟通,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实施进度,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陈旧观念,提高广大农民危房改造的主动性,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做到应改尽改,能改则改,确保危房改造任务的顺利完成。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县乡政府资金投入,拓宽筹资渠道。
让贫困群众居有其屋——走在扶贫攻坚路上的记者,在这个冬天将听到更多的安居故事。(作者:董新英)